网约车新政保守严苛 南昌如何破局“最没前途城市”?

2016-11-28 11:07 未知

打印 放大 缩小

姗姗迟来的南昌版网约车新政,并没有带来社会各界翘首以盼的宽容、开放政策,反而北京上海等一线特大城市看齐,对于车辆采取较为严苛的准入标准,试图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来约束、管理网约车,甚至扼杀网约车。这一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仅让南昌8万多网约车司机望洋兴叹,也让南昌市民老百姓吐槽不已。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斟酌如此之久才出台的南昌网约车新政,没有体现包容与创新的精神,也没有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依然套用旧有的模式来对待网约车,甚至妄图把网约车再改造成传统出租车,这实际上是懒政思维的体现。这也让人想到此前财经评论员叶檀将南昌点为“十大最没前途城市”之一,或许并非没有道理。

 

   网约车新政严苛保守  缺乏创新精神是关键

1123日,南昌正式外公布的《南昌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即南昌版网约车新政。虽然发布的时间已经落后其他城市,但这仍是江西省第一发布网约车新政的城市。

尽管此前各地网约车新政宽严不一,已引起社会各界的议论纷纷。南昌的网约车司机群体仍心怀幻想,希望南昌的网约车新政能像成都、长沙或杭州一样,采取较为宽容的标准。

然而,无情的现实却给了司机们当头一棒。南昌版网约车新政最终选择的,却是最严苛的标准。

尤其是对车辆的准入标准上,南昌网约车新政直追北上广,堪称最严。

新政要求“燃油车辆档次高于我市现有主流巡游出租汽车,其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2万元以上、轴距为2700毫米以上,且达到我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双重严格准入标准。

轴距2700毫米的标准,也是目前网约车新政中对于轴距要求的最高标准,直追北京上海。

对于车辆12万元以上的价格要求,也让大部分的网约车失去了资格。据调查,哈弗H6、大众速腾、途观、轩逸等目前南昌市面上热销的车型,均未达到“轴距2700毫米”这一门槛。

“一刀切”式的高标准,将导致南昌80%的网约车因不符合标准而退出市场,网约车将出现断崖式的骤减,而最终结果,就是南昌市民将重回到“打车难、打车贵”的尴尬境地。

此外,新政还要求“网约车平台公司为巡游出租汽车提供运营信息服务的,应当遵守巡游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相关规定。巡游车通过网约车平台提供电召服务的,应当遵守巡游车管理的相关规定。”

要求网约车必须向乘客提供税务发票,“不提供出租汽车票据的”,乘客有权拒绝支付乘车费用。

对于从事网约车经营的驾驶员,要求为“本市户籍或在本市取得居住证”,也没有考虑外地“新南昌人”的感受与需求。

评论认为,南昌网约车新政的高标准,以及要求网约车来适应传统巡游出租车的管理方式,实际上仍是以传统思维模式、保守的姿态来约束与管理“新业态”。

交通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网约车的《暂行办法》,其目的是要鼓励包容与创新,规范网约车监督与管理,提高网约车的出行服务,而不是要限制网约车,甚至“管死”网约车。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也曾表示,“对于网约车,我们没有‘一禁了之’,而是最大限度地适应新业态特点,创新制度设计,量身定制许可条件,简化许可程序,支持规范发展。”

虽然南昌网约车新政没有限制网约车的数量,但实际上严苛的高标准将在间接上扼杀了网约车的活路。

因此,南昌版网约车新政,简单的说是一种保守的“懒政”思维,说到底,还是缺乏创新的精神。不敢拥抱“创新”,何谈“创新”?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是新经济的天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就是因为其新奇、其快速、其生猛,勇于打破传统的经济思维,敢于创新。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其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出租车打车痛点切入,通过司乘信息精准匹配,对闲置出行资源和民众受困于出行难的出行需求加以撮合,从而缓解了交通出行的压力,这也是网约车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破解“最无前途”  唯有拥抱创新

在叶檀将南昌“评选”为“十大最没前途城市”之一后,江西日报社主办的江南都市报的微信发文作出回应,对南昌“最没前途”的名号表示不服。

在江南都市报的反击文章中,以“未来5年”为主题,列出12条南昌的发展亮点,如赣江新区、地铁轨交、跨江桥与隧道等等,并表示“南昌一直在努力,最近也是好消息不断”。

实际上,江南都市报的反击并没有抓到核心。评判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绝对不能只看经济和产业发展,更要看其是否宜居,看其包容度与创新力,看其综合服务与发展前景。

叶檀在对南昌的评论中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东南地区,江西是个传统农业省份,距离海洋较远,小农经济和思想比较重。”

基础建设与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与发展的,更应当是“软实力”,即创新力、服务力、竞争力。

如何破解南昌“最没前途城市”的窘局?不如还是从创新入手,比如以创新与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约车。

作为“互联网+”新经济模式的代表,网约车新政俨然成为外界判断一个城市开放程度与创新竞争力的风向标、试金石。

一个省份或者城市是否排外,是否鼓励创新,是否重视民意的参考标准,从其网约车新政即可判云泥。

728日交通运输部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支持网约车平台公司不断创新规范发展”。此后,“新华视点”的记者做了一些追踪报道,其中,江西南昌的交管部门仍表示,在网约车地方管理细则正式出台之前,私家车从事网约车运营行为仍属违法,将按照相关规定处以扣车、罚款等处理。

对作为新业态的网约车,如此排斥与抵制,在各地方城市中亦属少数。

而新出台的南昌版网约车新政,也没有让人看到南昌网约车主管部门对于交通部文件精神的贯彻,遵照“一城一策”的政策制定原则,依然采取了传统的模式,把网约车当成“另一种出租车”来管理,用行政手段来约束网约车的发展。

如此方略,除了让南昌市民老百姓再次体验打车难、打车贵,就是让外界增加了对南昌的印象——保守、守旧。

其实,创新的一个最佳方式,就是遵循市场经济,减少行政干预。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曾表示,城市交通的确需要一定程度的统筹规划,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交通管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网约车数量多少,怎样定价最合理,这些不应由行政手段规定,而应让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在良好的市场秩序下,通过博弈共同去实现。”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指出,网约车的本质是共享经济,各地在制订细则时不要走“回头路”,在不违背网约车新政策框架的前提下,应在车辆、司机管理等方面更为灵活,让公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

目前,南昌市正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积极挺近全国“第四极”。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互联网创新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对不仅GDP的贡献增长极快,且已经开始深入改造传统行业核心,互联网企业日益成为全国和全球创新前沿。

希望南昌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尝试从网约车入手破局,积极拥抱创新,敢于创新,用事实行动去摘掉“最无前途城市”的帽子。


责任编辑:admin